第一個投入使用的第四代主戰坦克是哪種坦克?

熱心網友

請注意題目并沒有寫明是中國的,應該是勒克萊爾。

熱心網友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裝備或使用第四代坦克。現在的各國坦克全是三代或三代改進型。

熱心網友

現在還沒有真正的四代坦克,克兵你如果那天看到主炮是140mm的,那就是了.

熱心網友

第4代坦克正在研制中,沒有正式裝備軍隊!99式坦克屬于第3代坦克!撲朔迷離——俄羅斯第四代主戰坦克揭密 (2004年12月20日) 冷戰期間,蘇聯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發展一直是外界關注的重點,西方曾不惜一切代價,想得到相關的情報資料,但均是無功而返,鎩羽而歸。隨著蘇聯的解體,蘇聯第四代主戰坦克漸漸被軍迷所遺忘,成為塵封的記憶。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國防部公開披露T-95主戰坦克,使人們又重新燃起關注蘇俄坦克發展的熱情。本文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力圖展現當年蘇聯和當今俄羅斯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制歷程和最新動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開始裝備部隊,而且有情報顯示,西方已準備開始啟動3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究計劃。顯然,蘇聯要想繼續保持對西方的坦克優勢,就必須研制和開發全新一代的主戰坦克。 1982年,蘇聯陸軍坦克裝甲總局提出了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戰術技術要求:戰斗全重不超過45噸,車載武器能夠擊毀西方現役和在研的主戰坦克;發動機功率不低于1400馬力;安裝新型裝甲和先進的主動防護系統等。當時,蘇聯的三大坦克設計局(莫洛佐夫、下塔吉爾和波波夫)積極響應,紛紛投入到新一代主戰坦克的研制中去。449X“鐵錘”主戰坦克 莫洛佐夫設計局是最早開始研制蘇聯第四代主戰坦克的設計局。在T-64研制工作結束之后,設計局總負責人尼古拉·A·索明就挑選了一批技術精英開始第四代主戰坦克的預研工作。莫洛佐夫設計局把預研的第四代主戰坦克稱作“鐵錘”,工程代號為449X,而西方將其稱為PT-6。449X工程研制進度相當快,1986年,樣車就已開始進行試驗。由于在試驗中發現了許多技術上和設計上的問題,因此,設計局不得不中斷試驗而對樣車進行不斷的改進。按原定研制計劃,首批生產型坦克將在1995年裝備部隊,但蘇聯的解體令這一切都成為泡影。蘇聯解體后,莫洛佐夫設計局歸屬烏克蘭。因為獨立后的烏克蘭經濟困難,沒有能力研制和裝備第四代主戰坦克,于是449X工程被束之高閣,什么時候重出江湖無人能知。 有關449X的詳情到現在還是個謎,現在只知道,449X坦克為無人炮塔坦克,全車由前至后分成駕駛室、戰斗室和動力艙。車體和炮塔為全焊接結構,無人炮塔位于車體中央。車內有2名乘員,駕駛員和車長。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央;車長位于車體中部的車體內(即無人炮塔下部)。炮塔前部呈碟形扁平,既小又非常低矮。行動部分有5對小負重輪。無人炮塔上安裝l門13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射程4000米,配用全新彈種,包括采用貧鈾彈芯或鎢合金彈芯的超高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除此之外,135毫米火炮還能發射射程超過8000米的激光駕束反坦克炮射導彈。車載輔助武器為l挺7。62毫米并列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自動裝彈機安裝在炮塔尾艙內,由彈倉、輸彈機和推彈機構組成,彈藥基數45發。火控系統具有良好的夜戰性能和高速行進間射擊能力,能在靜止或行進間對付多種遠距離目標,比如1分鐘內可以捕捉5個目標。有消息稱,449X工程炮塔前部裝甲將厚達800毫米,車體正面主裝甲也有500毫米厚,這樣的厚度折成均質鋼裝甲的話,其炮塔裝甲抗彈能力將達到2米厚。加上主動和被動防御系統,449X可以用堅不可摧來形容。449X最大速度高達8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700千米。由于嚴格保密,許多情況還不清楚。不過有最新資料表明,約旦“獵鷹”小截面炮塔坦克就是得到了莫洛佐夫設計局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成功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449X工程將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戰場上。230X無人炮塔式主戰坦克 波波夫設計局當時出臺了三種第四代主戰坦克的設計方案。第一種是“無人炮塔坦克”方案(230X工程);第二種是“電磁坦克”方案,也就是使用電磁裝甲和電磁炮的坦克(231X工程);第三種是230X工程的輕型化方案(232X工程)。在通過可行性論證后,231X工程率先進行研制,結果一進入技術研制階段就遇到數不清的技術難題,沒出2年就被擱置了。與此相反,230X工程進展相對順利得多。230X工程1987年就造出了8輛樣車。但令人遺憾的是,蘇聯解體后,雖然俄軍方竭力支撐這項研制工程,但進展十分緩慢。 1992年8月,在阿布扎比防務展覽會上,俄羅斯公開展示1輛無人炮塔坦克,雖然只有區區數行的簡單介紹(裝備135毫米主炮,采用無人炮塔。。。。。。),但人們猜測,這就是當年的230X工程。 總體性能 230X工程有2名乘員,車體和炮塔為全焊接結構,炮塔位于車體中央。車長兼炮長乘坐在炮塔下面的車體內,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央。全車由前至后分成駕駛室、戰斗室與動力艙。波波夫設計局最初是想將動力裝置前置的,以增強防護力,但最終還是放棄,回到傳統的布置形式上。底盤上安裝6對大負重輪和2對拖帶輪。與T系列坦克的圓型炮塔不同,230X工程采用了西方大傾角焊接結構炮塔。 武器與火控系統 230X工程采用的是“莫洛佐夫”設計局449X工程上的武器系統。為了進一步加強火力,在炮塔尾部兩側各安裝l門雙聯23毫米機關炮,由車長搖控射擊。這種23毫米機關炮可以攻擊3000米內的人員和輕型裝甲目標以及武裝直升機。火控系統由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瞄準系統、傳感器和隨動系統組成,具有在行進間打擊靜止和活動目標的能力。由于將裝備先進的熱成像系統,其夜戰能力相當強。此外,230X工程還將安裝先進的觀察系統,在車體和炮塔的四周安裝有10個電視/熱像探頭,從而可獲取晝/夜間戰場上的各種信息。乘員戴有頭盔綜合顯示器,可以“透過”厚實的裝甲,清晰地看到車外的情況。武器系統能完全隨動于乘員的頭盔顯示器,具有指那打那兒的能力。頭盔顯示器能顯示所有重要的戰斗警報、車輛狀態信息和情報數據信息。乘員在其個人顯示器上,能看到通話對象或其他相應的圖片資料。 綜合防護 230X工程在研制過程中特別注重綜合防護概念的運用,不但考慮外形設計,而且大量采用隱身材料,因此,大大降低了該車的熱、聲、磁和目視等信號特征。與此同時,車上還安裝了主動防護系統、光電對抗裝置、核生化自動探測/報警/防護系統、探雷裝置和標準組件式主/被動高能/反應裝甲組件以及假目標發生器和被動引誘系統等。被動引誘系統能在距車輛一定的距離上投射和模擬車輛的目標特征信號,使來襲精確制導彈藥改變航向;主動防御系統能自動對抗并攔截巡航導彈、反坦克攻頂彈藥、炮兵發射的尋的彈藥和其他反坦克武器彈藥的威脅;主/被動探雷裝置可以使車輛避開地雷,還可以提前引爆地雷,既能在車輛停止時使用,也能在運動時使用。 投送與機動能力 由于230X工程是只有2名乘員的無人炮塔式坦克,因此,與T-80坦克相比,整個體積減少了約18%左右,重量也只有35噸左右。體積小,重量輕,可以大大提高其快速部署能力,1架“伊爾”76中型運輸機,一次可以運送1個加強連的230X。而且其越野速度、最大速度和靈活性都要優于以前的T系列坦克。設計人員還將在230X上安裝自主導航系統,該系統具有晝/夜規避障礙的能力,具有“自動駕駛”導航/巡航能力和自動編隊的能力。230X工程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以上,并采用電驅動系統和計算機控制的肘內油氣彈簧懸掛系統,因此,它的行駛平順性很好,最大越野速度達到100千米/小時以上,最大速度超過160千米/小時。肘內油氣彈簧懸掛系統的結構特點是,油氣彈性元件、阻尼閥、車姿調節閥、油缸閉鎖閥等車體與平衡肘之間的一切連接件,都裝于平衡肘空腔內。肘內油氣彈簧懸掛系統不但尺寸小,不占車內空間,而且不易被彈片損壞。 發展 至蘇聯解體前,230X工程的各種試驗相對順利,但電驅動系統問題不斷。雖然電驅動系統具有很多優點,如無級變速、平均速度高、多輪驅動、有利于功率分配和控制、通過能力強、轉動慣性小、車輛加速性好、車內空間利用好和便于總體布置等,但大量試驗表明,在效率、冷卻、成本和重量上都不如機械式傳動裝置。最要命的是,制造工藝和設計不過關。因此,就算蘇聯不解體,該系統要達到使用階段,還要走相當長的路。當時波波夫設計局因此改用T-80U的改進型機械傳動裝置來代替該車的電驅動系統,但最后因蘇聯解體而中斷了研制。194頂置火炮坦克 下塔吉爾的車輛設計局當時有2個設計方案,一個是195工程,即后來的T-95坦克,這也是一個無人炮塔方案;另一個是194工程,這是個頂置火炮方案。195工程與449X工程的設計思想大同小異,但195工程似乎更簡單些。194工程則是一種全新樣式的主戰坦克,和以前人們想象的不同,技術上非常超前,采用頂置火炮方案。 總體特征 說穿了,194方案就是在坦克底盤上架裝1門火炮而已,當然這門火炮在其炮架上加裝了先進的裝甲,并且后部安裝有自動裝彈機。從總體布置上看,與傳統的坦克總體布置沒什么兩樣,依然是駕駛室位于車體前部,戰斗室位于車體中央,動力傳動裝置后置。炮架加裝裝甲后,顯得相當狹長,如同一塊長方形積木。炮架前部加裝傾角極大的復合裝甲,后部兩側各安裝有12具煙幕發射器。 火力與火控系統 與上述兩種車輛不同,l94工程一開始就采用了14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有史以來威力最強的專用反坦克炮彈和炮射導彈,采用自動裝彈機,炮彈存放在車體內。按照蘇聯人的觀念,炮彈存放在車體內是最安全的,因為在現代戰爭中,如果主裝甲都被擊毀的話,那么車內的乘員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所以防止彈藥引爆傷害乘員的考慮已沒有什么意義。194工程除擁有145毫米主炮外,炮塔上還裝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用來攻擊敵人步兵和輕型裝甲目標。火控系統性能不詳,據說具有“獵-殲”作戰方式。火炮雙向穩定,行進間可對付運動目標。按照車輛設計局的設計要求,火炮的標準射速為10發/分,最高射速為14發/分。在最初的12秒內可發射4發。 防護力 194工程的防護采用了主動與被動相結合、常規與非常規相結合的設計方針。車體正面和炮塔正面安裝先進的復合裝甲,抗打擊能力將達到或超過l5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主動防御也是194工程的必備防護手段,它能為194工程提供360度的防護,甚至包括主動攻擊來襲的攻頂武器。車體內安裝全自動的三防系統和先進的滅火抑爆設備。 機動能力 因為沒有了炮塔,坦克的重量大大減輕,所以194工程的機動性相當出色。據設計人員講,它安裝有一臺大功率的柴油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到90千米/小時,最大越野速度也能達到65千米/小時以上,最大行程達到800千米左右。結束語 雖然蘇聯解體使其坦克的研制與發展受到了重創,但是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是不會放棄第四代主戰坦克發展的。沒人知道俄羅斯相關項目的進展如何,只是在1995年,有人在離莫斯科西南50千米的庫賓卡試驗場發現“黑鷹”主戰坦克與一種從沒見到過的無人炮塔坦克在進行各項試驗。這表明,俄羅斯從沒放棄第四代坦克的預研工作,只是由于經濟原因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而放慢了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型號研制而已。(原載《坦克裝甲車輛》2004年第12期) 。

熱心網友

99式主戰坦克

熱心網友

88C試了,是98的實驗品哦!!!

熱心網友

99C主戰坦克!!!!!

熱心網友

88C主坦克

熱心網友

99式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