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的學生,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于<人生追求與價值實現>要求是600-700字的發言稿,政治課用!謝了,誰幫我寫了,我就給誰300分,謝謝大家!!!!誰寫了,在另兩個這個題目的問題下寫上自己的名字,我將把另外的200分給您,希望大家幫我!

熱心網友

僅供參考:人生與價值 (一)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這個問題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義?或者: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對這個問題,人們是太熟悉了。千百年來,幾乎沒有人沒有思考過它。然而,至今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這似乎讓人奇怪。一些極有成就的人給出過一些答案,這些答案表現出深刻的人生體驗和精湛的思考,對人們極有啟發,可是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因為這些答案包含著強烈的個人特質因素。陽春白雪,和者蓋寡。對這個問題,人們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棄了。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普通意義的答案,讓答案適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絕大多數人,結果將會怎么樣呢?也許,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也許,人們有權不回答這個問題,回答不回答這個問題對人們的生活實際沒有什么影響?記得愛因斯坦就說過,人們追求人生以外的意義是愚蠢的。但是為什么幾乎所有人都思考過它呢?人們在一無所成而迷惑的時候,它站進人們的腦海里,人們在獲得某些成功的時候,它往往也會出現。可能人們在一代又一代地犯著同一個錯誤吧?事實是如此嗎?種種的思考和疑惑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令人難以沖破的大網。這是一個古老的大網。然而,正是這古老的大網表明了一個事實:越是如此,人們越應該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而不應該回避它。人生與價值(一)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這個問題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義?或者: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對這個問題,人們是太熟悉了。千百年來,幾乎沒有人沒有思考過它。然而,至今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這似乎讓人奇怪。一些極有成就的人給出過一些答案,這些答案表現出深刻的人生體驗和精湛的思考,對人們極有啟發,可是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因為這些答案包含著強烈的個人特質因素。陽春白雪,和者蓋寡。對這個問題,人們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人孜孜以求,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人不久就放棄了。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普通意義的答案,讓答案適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絕大多數人,結果將會怎么樣呢?也許,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也許,人們有權不回答這個問題,回答不回答這個問題對人們的生活實際沒有什么影響?記得愛因斯坦就說過,人們追求人生以外的意義是愚蠢的。但是為什么幾乎所有人都思考過它呢?人們在一無所成而迷惑的時候,它站進人們的腦海里,人們在獲得某些成功的時候,它往往也會出現。可能人們在一代又一代地犯著同一個錯誤吧?事實是如此嗎?種種的思考和疑惑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令人難以沖破的大網。這是一個古老的大網。然而,正是這古老的大網表明了一個事實:越是如此,人們越應該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清晰的正面回答,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而不應該回避它。下面就是我為此而做出的努力。(二)首先,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后,仍然沒有獲得答案之前,我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是對人們在不斷地追問這個問題的現象做出提問而發現的。人們為什么總是在不斷地追問自己的人生意義?這表明了什么?這是不是表明人們內心普遍地存在著一個愿望?我發現,事實正是如此。這個普遍地存在于人們內心之中的愿望是人類的共有心理,人人都具有。這個人所共有的愿望反映了人們的一種需求,正是這種需求促使人們不斷地發問和思索。這種需求是什么需求呢?它不是生存需求,但是幾乎和生存需求同樣強烈。在人們生存需求滿足的時候,甚至在人們生存需求還沒有完全滿足的時候,這種需求就沖動著人的內心,促使人不斷地發問和思索。它和人的存在共存。現在可以肯定地說,這種需求就是人的價值需求。任何人,毫無例外地都要表現他的存在價值,要表明他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的,不管他想把這個價值體現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是否自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這種需求不僅僅是文化意義的,因為它和人的生與俱來的潛能有關。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的發現使我們進了一步,也給問題的解答提供了一個方向。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的價值。價值的提法更接近了我們的問題的實質,也是當代人的提法。在過去人類社會財富還很缺乏的時代,人類的絕大多數成員要為基本生存需要而奔波終生,獲得幸福并保持幸福無疑是最大的人生目標。在現代尤其是戰后這五十年來,整個世界有了一個較快的進步,可以用"飛速"來形容。經濟和科學的巨大進步帶來了物質和文化的空前繁榮,電腦的普及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所有這一切的發展之快甚至引起了人們的擔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人與機器大戰的幻想,都反映出這一擔憂的存在。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所有這些繁榮和發展并沒有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就在他們覺得可以抓住幸福鳥的時候,反而增加了失落和空虛,舒適、安逸和享樂帶來的快感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人生價值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了他們面前。人們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變得深刻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單純的功利目標絕不是人生的最大目標。人們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投向了過去自認為在掌握之中而現在卻發覺知之甚少的領域。人們發現,人生的許多問題都與人的心理有關,尤其是幸福、價值的問題。弗洛依德早就精辟地論述過,所謂"幸福"是一種極其快樂的感覺,它產生于人的內心之中被深深壓抑的需要之滿足。由于人的神經器官受到快樂原則的支配,所以幸福只能是一種暫時現象,只能產生于強烈的對比之中,而不能產生于某種事物的狀態中。人所追求的某種狀態一旦被延長,人的幸福感就會很快減弱并消失,人就會又感到不滿足。人永遠不會滿足,這句話是真理。另一方面,人們在盡力消除痛苦和不快,這個目的的獲得也會使人產生幸福感,因為幸福的獲得非常不易,痛苦確是經常的。它來自三大方面:自身肉體、外部世界,、人際關系。盡管人際關系是更多痛苦的來源這一事實非常明顯,人們卻往往感到不可理解。有一個比喻可以很形象地說明人際關系帶給人的壓力的性質。比如,有很多很多人擁擠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一股巨大的擁擠力,人們擁過來擠過去,被這股巨大的擁擠力擺布著。在它的威脅下,每一個人都有被踩倒的危險。其實,這個巨大的擺脫不掉的威脅力來自每一個人自身,但是卻凌駕于每一個人之上。人際關系就是如此。人們不理解,為什么人類自己創造的東西卻成了痛苦的來源。實際上,這里是一塊同樣未知的有待于征服的自然領域。(三)還是先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價值的提法使我們進了一步。一提到價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商品。我們說某一商品具有價值,就是說它可以滿足某種需要,這是它自身之外的客觀價值。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自身價值,就是它所包含的勞動量。這兩個價值構成了商品的全部價值,并且構成了商品價值的兩重性。這個兩重性是存在的兩重性的表現,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對立統一的表現。人的存在當然也具有這種兩重性。每一個人的存在既具有外在的客觀價值,又具有其自身內在的價值。不過人的價值的兩重性與商品價值的兩重性恰恰相反。商品外在的客觀價值是它的特殊性,它內在的自身價值是它的普遍性。而人的外在客觀價值是其普遍性,人的內在自身價值是其特殊性。這種人與商品的比喻似乎很能說明問題。現在我們可以初步回答問題了。人的價值有兩大方面。一方面,從最起碼的生物意義上講,每一個體的存在維持和延續了人類整體的存在,這是再在明顯不過的事實。每個人的存在保證了人類整體的存在和進化,同時也在進化自身。這就是人的價值的一大方面,也是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答案出人意料的簡單,但是必須提及,雖然它不是答案的主要方面。不論承認與否,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類成員的首要價值就是如此。它已被根植于人類的兩大本能之中:求生與繁殖。這是自然規律的表現。自然規律是宇宙的鞭子和鎖鏈,驅使著它的所有成員包括人類以及其他的生物和非生物為此而生生不息。這方面的聯想讓我們想到宇宙的原則,宇宙的永恒原則是:和諧與統一。這可能是人類目前最高想象力所能得出的唯一結論。正是這個結論構成了我們的信念,相信一切都是光明的。所有的生命現象和非生命現象都在無時無刻地體現著宇宙的永恒原則,體現這個原則的過程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正如馬克思所說,在宇宙的最高境界中,它再無依托,再無所屬,它只能自己屬于自己,自己依托自己,于是它把自己與自己正反措置在一起,構成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從而有了自身發展的動力。這個動力存在于宇宙的每個細胞之中,地球上的人類當然不會例外。另一大方面,也就是主要方面,人的價值要從人的特殊性中去尋找。這個尋找很困難,只要一開始進行,就會發現迷霧重重,道路眾多而交叉,令人不知道正確方向在那里。這也就是這個問題千年未解的原因所在。千年來,人們構建的價值體系,總是脫離不開人為的、道德的、說教式的根基,因而始終沒有獲得成功。這些人為的體系的企圖是良好的,但是出發點一般總是錯的。它們總是認為人性必須嚴加約束和管教,總是把人性與社會對立起來。這種壓制人性的做法一直遭到無聲的反抗,并且也不符合事實,只是表明了一種錯誤立場。當然,無論如何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是脫離不開社會的。"人在剛剛脫離自然懷抱的時候,只是個自然物,還不是人。人乃是人、歷史、文化的產物。"每個人類個體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享受著人類文明的成果,也開始承受人類文明帶來的壓力,他將在人類社會中負有一定的責任,承擔一定的義務,也滿懷希望獲得一定的成功,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展現自己的價值。前面說過,這種希望是人的一種需要,是從人的天性中產生出來的。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趨向這個結論。。更有一種演化心理學,認為人的需要受基因的控制,人的一切行為的最根本目的是傳遞基因。我們還不知道這種理論是否符合事實,但是它與我們的觀點不相矛盾。現代心理學證明,人的軀體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選擇能力,是充分分可信賴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獨特的特質和潛能,這些特質和潛能要求得到發揮,壓制它們只能產生不利于自身也不利于社會的惡果。正如一粒種子具有天生的成長趨勢,人的潛能也有發揮和成長的趨勢。有強壯體力的人不會放棄能夠運用他的體力的外部世界;有愛的能力才會去強烈地追求愛,在愛中展現人格的魅力;智力的發達總會緊緊抓住探尋和思考,而為得不到運用忿忿不平;科學和藝術才能會在自身的創作中體驗那永恒的快樂;心靈手巧在最初就會顯出自身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而興趣是潛能對外的窗口。正如陽光、空氣和水能使一粒種子茁壯成長,否則它將枯死,環境對潛能的成長和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想的社會是能夠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是人類的社會的必然前景,也是人類為之奮斗的目標。這里,有人會問:人的潛能都是好的么?人的潛能不會與社會發生沖突么?我們的回答是,人的潛能肯定不都是好的,人的潛能也會與社會發生沖突。我們對人性有充分的認識,并不是盲目樂觀,下面我們將說到這些。人的潛能與社會發生沖突的現象則是比較復雜。那些傷害他人,和社會對抗的犯罪,不會得到任何理論的認可,這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都是價值觀念的沖突,涉及到價值體系的準則問題。人的潛能的主導方向是好的,在本質上與人類社會是一致的,正像我們前面說過的那樣,否則人類社會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正是我們不同于過去的新的認識,這個新的認識已經為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所證實。也正是由于有了這個新的認識,我們才看到過去的價值體系的不足,反對壓制和扭曲人的潛能,倡導人應當主動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內心中的不良傾向作斗爭,向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相信未來的理想社會必然是一個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如今的社會,惡人依然存在,許多現象也不那么美好,令人產生許多疑惑。這些正是我們要克服的。我們的目標是依據客觀存在,從人的本性中派生出一個科學的價值體系,使它符合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證明,從而適用于所有人,至少是絕大多數人,這也正是前人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正如商品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一樣,人的價值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每一商品,出現在市場上的目的是為了自身的利潤,但是它卻起到繁榮市場的作用。它若想自身獲利,則必須具有外在價值,滿足一定的外界需要。同樣,每一個人參與到社會中,自身目的是利己,客觀上則起著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若想自己取得成功,則必須滿足他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個人的成功將與這個需要成正比例關系。在這些方面,人與商品的比喻非常恰當。人是利己的,這是事實,不承認這個事實就是唯心主義。這是出發點,然而從這個出發點前進出去的路線必然是一個辨證的圓。出于自身需求,人的行為中必然含有大量的利他的成分,這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它決定了人的社會行為的方向。認識不到這個規律的人生必定是一個失敗的人生。現在來說人性。恩格斯早就說過,說人性是善,還不如說人性是惡來得深刻。弗洛伊德發現,人有兩大本能: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生之本能表現為求生和繁殖,死之本能表現為攻擊性和破壞性。他說:"在我看來,關系人類命運的問題是:人類文化的發展能否在控制人的侵犯本能和自我毀滅本能所引起的社會生活混亂方面取得成功或者在何種程度上取得成功。"有人說,弗洛伊德的觀點是悲觀的,而我認為,他的觀點還是樂觀的,不然他就不會這樣提出問題。弗洛伊德的發現是正確的,人性中有善也有惡。人們不愿意承認人性有惡存在,因為誰若承認人性中有惡存在,誰就是在承認自己的沖動和意念中有惡存在。世界上究竟像弗洛伊德這樣大無畏的人不多,許多心理學家都不具備這種勇氣,更何況大多數普通人了。可以肯定地說,人性中有善也有惡。《三字經》中開頭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聽起來很順耳,實際是自相矛盾。既然人性是善,怎么又能變惡呢?一面說,人性是善,一面又說,社會中有大量惡存在,如果不加管教和約束,人性就會變惡。既然人性都是善的,那么人的社會中大量的惡是從哪里來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人的歷史證明,人性是一個善惡統一體。戰爭中及其他情況中出現的駭人聽聞的暴行,證明了人性中惡的存在。人類始終向往著美好的未來,證明了人性中善的存在。我們相信善的力量,相信這世界產生的優秀物種——人類——是有前途的。善的行為被人理解,惡的行為令人痛恨,證明人性中善的力量一直占有上風。人性是善惡的矛盾統一體,但是善占有上風。善為生,惡為死,當然善為主導。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弗洛伊德的擔憂是有理由的,但是我們相信,人類在不斷地戰勝自然的同時也一定能夠戰勝自己,因為這里同樣是一塊自然領域。人類幾十萬年的發展史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基于上述認識,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一個健康人,應該敞開自己的心靈,而不是去封閉它。這樣做是基于對人性的正確認識和充滿自信,否則,則是基于錯誤的認識和悲觀。人的心靈中始終存在著善與惡、美與丑的斗爭,正由于此,這世界上才存在著這兩種斗爭。不然,這世界上就分出天生不同的兩種人,一種是善人,一種是惡人,善惡的斗爭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引起。誰也不會相信這種說法。善惡之爭就是從人的內心中產生出來的,善的是理性、同情、愛的力量,惡的是欲望、索取、破壞的力量。正如弗洛伊德所說,這兩種力量之戰是永恒的巨人之戰。這永恒的巨人之戰就進行在每個人的心中。撒旦時常出現,而那上帝就是我們自己。不存在什么救世主,拯救每個人的金鑰匙就是每個人自己。敞開心靈去擁抱世界,是一條拯救自己的正確道路,這樣做會使本我升華,超我理智,自我更加完善。當然,這樣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而是相當困難,甚至要付出一生的努力。但是只要有充分自信,努力去做,就會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獲得一步又一步向著人生正確價值目標的邁進。封閉心靈的惡果就是使心靈中的善不斷萎縮,心靈越加腐朽,而腐朽正是惡的溫床。一旦惡占有上風,將走上自毀之路。關于論述這些問題,弗洛伊德曾經指出,不能忽視事實和胡思亂想。我正是在時刻注意他的警告。弗洛伊德是一個偉大的大無畏科學戰士,他直言不諱地道出人類心理中存在著的令人難堪的特點和不足,直言不諱地道出宗教是人類幼稚心理的產物的本質。在他那個年代,能做到這些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即使在當今,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些呢?弗洛伊德的理論和學說天才而敏銳,直指事物的本質。依我看,不少人在他那里僅僅拾得一些片斷,轉身就可以獨立門戶,稱為大師了。所以,他的學說能夠對當今世界產生那么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就毫不奇怪了。遺憾的是,直至今天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了解他,誤解他。在這里,我愿意引用他的一段話,以增進人們對他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我們問題的解答:"快樂原則迫使我們接受的實現幸福的意圖是不能實現的;但是,我們不應當實際上也不可能不通過某些手段來努力使快樂原則的意圖接近于現實。通向幸福的道路是迥異的;我們或者可以把重點放在這個目標的積極的一面,即獲得快樂的一面,或者可以把重點放在消極的一面,既避免痛苦的一面。這兩條道路都不能使我們獲得我們企望的一切。在較弱的意義上——我們認為在這個意義上幸福是可能達到的——幸福就是個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問題。適用于每個人的金鑰匙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尋找能夠拯救他的特有方式。各種不同的因素都能影響個人的選擇。問題在于他能從外部世界中能有多大希望得到真正的滿足,能在多大程度上獨立于外部世界,感到能有多大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外部世界。這里起著決定作用的是個人的心理特性,與外部環境沒有關系。注重愛的人首先注意的是與其他人的感情關系;自戀的人喜歡自給自足,在內部精神過程中尋找主要的精神滿足;重視行動的人永遠也不會放棄他能夠借以嘗試他的力量的外部世界。""如果一個人的本能素質天生就不好,又沒有真正經受過對他的日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利比多的轉變和從重新組合,他就很難從外部世界中獲得幸福,尤其是當他遇到艱巨任務的時候。""宗教限制了這種選擇和適應作用,因為它千篇一律地把自己的獲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道路強加于每一個人。它的方法是貶低生命價值,用妄想的方法歪曲現實世界,即假想存在著上帝的威脅。它強制人們處于心理幼稚狀態,誘使人們陷入群眾性妄想。而許多人因此得到的報酬是,宗教成功地使他們免患精神病。但是,它再沒有比這更多的作用了。。。。。。。如果信徒最終意識到自己必須談論上帝的‘深奧意圖',他也就是承認他在痛苦中所能得到的安慰和快樂是來源于毫無條件的服從。如果他對此有所準備,他也許可以避免他所走過的這條彎路。"弗洛伊德講的"快樂原則"就是自然驅力,就是宇宙的鞭子和鎖鏈,"個人利比多"就是個人的特質和潛能,"個人利比多的有效利用"就是個人的特質和潛能的正確發揮和充分運用。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把自己的潛能正確地充分發揮出來,就會獲得真正的滿足,同時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幸福是暫時的,滿足是可以獲得的。一個正確地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人,必將是一個健康的確立了自我的人。健康的確立了自我的人的價值目標必將與人類整體的價值目標高度一致,是人的正確價值目標。人類整體的價值目標正式通過這樣的人的價值目標而表現出來。(四)至此,我們可以充滿自信地得出我們的結論了。人的價值的另一方面是:參與競爭,發揮潛能,實現自我。這就是我們的答案。我相信,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因為它是從人的本性中派生出來的,不是人為的虛構,因而是科學的,是會令人滿意的,并且是與人類整體的價值目標高度一致的。需要提醒一下,這里的"參與競爭"不是生存競爭,更不是普通意義的社會競爭,而是價值本身意義的競爭,它是發揮、展現、完善,不是攻擊、破壞、自毀。一個人,無論他是否成功,富有和握有權力,只要他是在向著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前進,而且不管走多遠,他的人生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同時他也會感到真正的滿足。現在的人們常說:"參與就是勝利","只要我努力地做了,我就問心無愧",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在這方面的正確認識。正如一株花,它經過發芽、成長,最后終于開出了鮮艷的花朵,它實現了自身價值,一個人經過學習和成長,發揮出了內在的潛能,成為他能夠成為的人,他就實現了自身價值,或者說,實現自我。我們相信,未來的人類社會一定是一個能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個人的生存斗爭停止了,人際關系再也不會對人構成威脅,勞動真正擺脫了令人厭惡的性質,工作是人的興趣所在,人人可以自由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長。這真是一個美好的理想,我們希望這個美好的理想能夠早一天實現。現在,我們對人生意義這個千年老大難問題做出了全面回答,同時也給出了符合人的本性的與人類整體目標高度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可以說,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確立了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們的答案具有真實的基礎,并且與任何偉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負、美好的愿望都不相矛盾。最主要的,我們給出的人生價值目標與人類整體的價值目標高度一致,與人類整體的發展方向高度一致,整個人類的努力正是向著這個方向邁進。試問:人類的進化和文明,將來的現在不可想象的高度發達的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呢?不就是為了實現人類的自身價值嗎?除此之外,還能得出其他結論么?不能。這是唯一的答案。所以,任何人只要稍做思考,都會同意我們的答案,都會表示滿意,認為我們的答案是合理和具有普遍意義的。我的目的達到了。。。。。。。 。

熱心網友

別人的文章只能用來參考一下,一切都要靠自己,只有體驗之后才能寫出好的要獎稿~~~~~

熱心網友

yyl67

熱心網友

人生追求與價值實現-------只一個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