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抱膝看屏山這些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熱心網友
唐*杜牧 《秋 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說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牛織女,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可以說,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見《六一詩話》)這兩句話恰好可以說明此詩在藝術上的特點。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冷”字,形容詞當動詞用,很有氣氛。“涼如水”的比喻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見于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全句為:“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全詞共三闕,分別為:“銀漢紅墻消息斷,夜闌夢也匆匆。茜窗人去碧廊空,西風飛白露,冷月照孤松。幾次欲眠眠不得,蕉心剝盡重重。隔屏數遍五更鐘,淚珠和恨滴,封在枕函中。說與旁人渾不解,愁多轉覺心閑。紙窗竹戶屋三間,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一樓沉檀縈佛火,小樓今夜新寒。斜風細雨撲疏欄,殘更來永巷,如水夢初還。懺盡紅情猶有恨,隔簾羞見牽牛。凄涼佛火黯高樓,擁衾無一語,敲折玉撓頭。但愿思君休再夢,夢時醒也還休。倩魂頻斷莫勾留,好趁今夜月,一探廣寒秋。”。
熱心網友
第一句是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第一句直譯就是:白色蠟燭的微光在秋夜中輕顫,畫屏因此而顯得陰冷,拿著絹絲作的小扇撲打夜里飛舞的螢火蟲。整詩是寫一個被遺棄的女性孤獨無依的心情,清苦和凄涼在看到牽牛織女星的時候,觸動了心思,表達了一種哀怨之情。為何說被遺棄,因為輕羅小扇本是夏季物品,秋季本無用處,古人常以秋扇比作棄婦。第二句原句: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驚夢》。這句話直譯就是待字閨中的女性沒有太多的機會外出游玩,讓這大好的春光荒廢。是對春色的贊美也是牡丹亭中女主角的期盼愛情的渴求的流露。第三句是張恨水先生《金粉世家》末回里出現的幾首詞。說的是書中女主角、才女冷清秋在與丈夫金燕西分居后,一個人躲在金家小樓,與佛相伴的時候所填。詞牌臨江仙:說與旁人深不解,愁多轉覺心閑。紙窗竹戶屋三間,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一樓沉檀縈佛火,小樓今夜新寒。斜風細雨撲疏欄,殘更來永巷,如水夢初還。是一種看透世情的情致。直譯是垂下窗簾,獨自一人,抱膝而坐,靜靜的觀賞屏風中的山色。有一種禪境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