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憤青們不要回答>>>>>TV上報道,日美2國正逐漸建立軍事上的同盟.1.請問這對臺海問題影響多大? 2.如臺海發生戰事,2國<有沒有可能>會已某種名義介入臺海戰事而引發3國或者第3次世界大戰?

熱心網友

1\日\美現在本身已經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軍事同盟,即《日美安保條約》,該條約規定,雙方中的一方遭受攻擊時,另一方將視同該攻擊是針對己方的,有義務提供支援.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支援臺灣而被大陸攻擊,日本將會自動卷入.但是僅僅提供后勤支援還是直接提供軍事支持,這要視美國的態度.2\如果大陸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美國肯定是要卷入的.但卷入的程度,主動權其實掌握在大陸手里.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一直強調要勤練兵,練好兵,隨時準備打贏一場局部戰爭的原因了.但我想,大規模的戰爭,對我們\美國都是不希望的,畢竟誰也承受不起這種后果.美國越戰后進行的都是不對稱的局部戰爭,都是他非常要把握的戰爭.在索馬里,僅僅損失了18個人就退出去了,可見美國不希望在兩個大國之間爆發規模性質的戰爭.所以,即使他介入了臺海戰爭,在規模和方式上他也是有選擇的.不可能爆發世界性的大戰.

熱心網友

我先說一點無關的問題,希望中國人一起來呼吁南沙問題!-----------------------------------------------------美日印加強軍事滲透 南中國海形勢不容樂觀  2004-01-12 15:51:05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網友評論 157 條 南海諸島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巖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南海諸島歷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多次發表莊嚴聲明,申明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在《關于美英對日和約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指出: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向為中國領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雖曾一度淪陷,但日本投降后已為當時中國政府全部接收。”其后,中國一再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享有合法主權,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任何外國侵占南海諸島以及在這些地區進行開發或其他活動,都是非法的,不能允許的。南海諸島行政隸屬海南省管轄。各國對南中國海的侵占狀況1、越南越南對南沙群島的侵略始于南越西貢政權。1956年至1971年,西貢政權多次派艦入侵南沙群島,并發表對南沙擁有主權的聲明;1975年2月14日發表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1975年5月,越南報紙刊登越南全國地圖,把中國南沙群島劃入其版圖,并改名為“長沙群島”。1976年越南將“長沙群島”劃入同奈省。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越南還就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先后發表兩個白皮書,聲稱擁有全部“主權”。2、菲律賓1946年,菲律賓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1956年,菲律賓“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8年6月11日,菲律賓總統簽發了195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律賓所有。目前,菲已在所占島礁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菲政府還相繼頒布了“領海基線修正法”和“群島原則”,并單方面宣布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將中國南沙東部41萬平方公里海域劃入其領海。3、馬來西亞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活動,并在那里樹立了“主權碑”。1979年馬來西亞將上述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0年,馬政府單方面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從1983年到1986年,馬派軍隊先后侵占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1991年,馬制定了一項耗資2500萬美元擴展島上陸地面積的計劃。馬來西亞是掠奪中國南沙海域資源最早和最多的國家,在南沙海域油氣井數量占5國打井總數的一半以上。4、文萊文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礁(即我南通礁)擁有主權,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文萊因開采南沙油氣而致富,目前已開發油田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5、印度尼西亞自1966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在海上劃分“協議開發區”讓外資勘探和開發,“協議開發區”侵入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協定明確對我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侵吞。1980年3月印尼單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企圖進一步公開侵占和掠奪南沙海域和油氣資源。 《瞭望東方》特約記者劉康、王泉,實習記者章原報道南中國海憂患“不到南沙,就不知道中國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所面臨的威脅、挑戰之大”──《解放軍報》記者硬幣的兩面是不能同時拿到一起來看的。如果說,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東南亞的漸漸淡化是一面,那么,南中國海就代表了中國利益受損的另一面。2002年11月4日,在金邊舉行的第8屆東盟10+3峰會似乎使人看到了一線曙光:中國與東盟各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規定對南沙擁有“主權”的各國維持現狀,不得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以及黃巖島等地區修建新建筑物。一年過去了,實際情況卻把愁云布滿心頭:有關國家為維護在南沙的既得利益,繼續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向中國展開政治、外交攻勢,強化對已占島礁和海域的軍事管控,加快了對南海資源的開發和掠奪。與此同時,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加強了向南海的軍事滲透。南海問題繼續朝著復雜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主權”造勢2003年4月9日,越南在南沙舉行了“解放南沙”28周年紀念大會,以越南國會副主席阮福清為首的國會代表團及以越國防部副部長馮光青為首的國防部代表團赴南沙參加了紀念大會。并先后對越占南沙島礁進行了“視察”。5月31日,越外交部就中國在南海實施禁漁一事發表了南沙“主權”聲明,宣稱越南對西沙和南沙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菲律賓繼續實施“卡拉延移民工程”。2003年4月,菲在南沙中業島舉行了“設立卡拉延市25周年”紀念活動,菲海軍派艦運送地方官員參加了此次紀念活動。2003年5月,馬來西亞在彈丸礁附近海域舉行了“拉布安國際海上挑戰”娛樂競技活動,并首次批準27艘釣魚船和1艘游艇在榆亞暗沙經營旅游休閑項目。有關國家還大肆驅捕中國作業漁船、擠壓中國在南海活動空間,以達到主權造勢的目的。《宣言》簽署以來,越軍警在北部灣和南沙共抓扣中國漁船70余艘次,抓扣中國漁民250余名,驅趕中國漁船300余艘次。2003年4-6月,針對中國科考船在南沙的活動,越軍陸續增派船只實施不間斷跟蹤監視,阻撓中國在南沙正常科考作業。菲海軍在南沙共對中國漁船實施登船檢查50余次,抓扣中國漁民10余人。馬海軍也在南沙驅趕中國50余艘作業漁船。南海特別是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之爭發端于上個世紀后半期。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至今,中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邊國家侵占。提出所謂“主權”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派兵對島礁進行軍事占領,只分割海域的是印度尼西亞。到1991年底,除中國大陸控制的6個礁和臺灣控制的太平島,其他44個島礁分別被越、菲、馬侵占。在這些周邊國家中,越南是惟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本無爭議的屬于中國領土的南沙群島為何會形成主權爭議的復雜局面呢?原因有二: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經濟資源;其二,與國際法存在缺陷有關。1982年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義上確立了世界海洋秩序,但它在引入“專屬經濟區”的新概念時,卻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沒有給予明確的界定。它允許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存在多條分界線,其結果是,由于各方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界定不同,就為沖突埋下了隱患。《公約》還規定,一個島嶼(漲潮時露出海面的島嶼)可以為一國提供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這樣,有關國家也就有了“理由”搶占并不屬于它的島嶼。戰備管控2003年,周邊國家光做不說的“務實”戰備控制,使南中國海涌動起驚濤駭浪。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各國頻繁派機艦偵察巡邏,加強對無人島礁的管控。自2002年11月以來,越南和菲律賓多次派出飛機和船只赴南沙偵察,比往年明顯增加。馬海軍在南沙馬占島礁及南部附近海域先后實施了5項巡邏行動,共出動艦船百余艘次,飛機數百架次赴南沙執行偵巡任務。為加強對南沙無人礁灘的管控,越海軍在南沙牛軛礁等海域驅趕外國漁船100余艘次。2003年,菲海軍多次摧毀和拆除了設立在海口礁、五方礁上的外國標志物;馬空、海軍頻繁派遣機艦赴南沙南康暗沙、北康暗沙、南通礁等無人礁灘實施海空巡邏。各國加緊實施海洋勘測。2003年,越南多次派測量組對所侵占的30多個島礁執行海洋測量任務。同年5月,菲外交部副部長宣稱為使菲大陸架的范圍由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菲將下大力氣在南海進行勘測,9月,菲2艘勘測船赴巴拉望西海岸和南沙群島海域實施水文和海洋勘測。此外,越軍在已占島加強了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對西衛灘等礁灘的高腳屋進行了維修。菲軍為中業島機場進行了修補,安裝和維修了部分島礁的通信設備。馬來西亞海軍也進一步加固已占島礁及附近無人島礁的軍事設施建設。各國積極提高南海作戰能力。越南從俄羅斯引進了“閃電”大型導彈艇的生產技術,并擬為該艇裝備“白蛉”低空超音速巡航導彈。印尼先后從俄羅斯采購了多架各類型號“蘇”式軍用機,并擬組建“蘇”式機中隊。馬來西亞也與俄羅斯簽署了購買18架蘇-30戰斗機的協議,并擬向美英等國增購先進戰斗機。菲律賓接受了美國和泰國捐贈的多架軍用飛機。為提高針對南海作戰的實戰能力,各國還紛紛舉行針對性演習。2003年,越軍在北部灣和南沙先后舉行各類演練6次,其中僅以支援南沙作戰為背景的演練就達4次。菲軍與美軍先后舉行了以支援南沙作戰為背景的“肩并肩2003”及“卡拉特2003”等聯合演習,與馬軍在南沙海域舉行了菲馬邊境協同巡邏演習等。馬海空軍在西馬東部至南沙一帶海域舉行了代號為“金劍-23/2003”的年度例行性海空聯合演習。大國插手美國是在南海海域活動最為頻繁的大國。分析家認為,美國是挑起南海爭端的“幕后人”。南中國海問題已經成為美國防范、制約中國的整體戰略企圖中的新的斗爭焦點。在美國看來,如果能在這一地區確立霸權地位,向東北可穿越臺灣海峽,伸入到日本海,強化日本海防線;向南可覆蓋南太平洋地區,強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體系;向西可穿越馬六甲海峽,有利于美國在印度洋和波斯灣地區的利益;向北更是可以直接遏制中國向南拓展。因此,南中國海問題被美國看作為除朝鮮半島、臺灣海峽之外的亞太地區第三個重大潛在熱點,是美國構建亞太安全秩序的又一重要機遇和挑戰。早在三年前的4月1日,美國一架軍用偵察機抵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撞毀中方一架軍用飛機。事件發生后,美機未經中方允許,進入了中國領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機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海撞機事件”。一個月后,美國進行4年一度的防務評估工作。美國的戰略重心從此由歐洲轉移到東亞。美海軍3艘潛艇進駐關島基地,空軍在關島儲存了常規巡航導彈,這也是美國首次在本土以外地區建立巡航導彈庫。2003年3月23日,美國“小鷹”號航母戰斗群停泊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為了強化對南中國海的控制,美國在提升菲律賓等傳統盟友國地位的同時,促進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越南的軍事合作關系。2002年底以來,美菲雙方先后簽署了多項軍事協定。美國還先后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國的軍政高層進行了會晤和互訪,就軍事援助、基地租用、反恐合作、武器采購以及長期合作計劃等事宜進行了協商。2003年,美與東南亞國家舉行各類聯合軍事演習12次。美還繼續對東盟國家進行大量的軍事援助。2003年10月,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進入南中國海域活動。美國海軍11月訪問了越南金蘭灣。有跡象表明,美國可能租借這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港。日本也不甘寂寞。2003年,日本防衛廳長官赴新加坡進行了訪問。自衛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石川康率領高級軍事代表團訪問了越南,就加強兩國軍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等問題與越方軍政高層進行商討。4月11日-14日,2艘日本軍艦訪問了越南胡志明市。8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訓練編隊抵菲律賓馬尼拉港進行了訪問。此外,菲日印(尼)于3月1日至7日舉行了“2003年度海上反油料污染”聯合演習。印度謀求加強與東盟的反恐合作,并決定加入東南亞友好與合作協約。澳大利亞也加強了與東盟軍事合作關系,先后派國防部長及陸軍司令訪問了印尼和越南,并正式向印度尼西亞國家警察部隊交付5艘先進的巡邏艇,向菲海警部隊出售了2艘新型搜救艦。2003年12月,印度與日本高官在東京接連召開了數次國際會議,首開日印安全對話。其中之一是以前防衛廳事務次官秋山昌廣為會長的日本財團法人船舶與海洋財團舉辦的“日印海洋安全保障對話”,另一次是外務省舉辦的“新時代日印合作戰略”會議。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含有共同遏制中國海軍力量增強的考慮。中國怎能沉默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曾與越南在南沙發生激烈海戰。之后,中國便一直致力于通過合作渠道解決南海問題。1992年9月3日,中國外長錢其琛在雅加達參加第10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不認為在南中國海會形成熱點和沖突。有關國家存在著一些分歧,如果條件成熟,可以通過它們之間和平談判加以解決。如果條件不成熟,可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不會存在軍事沖突的危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向周邊國家提出了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被認為是新安全觀的進一步體現。該宣言強調應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尋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徑,加強海洋環保、搜尋與救助、共同打擊跨國犯罪。2003年,中國率先與東盟國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倡議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11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首次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呼吁發揚“大家庭”精神,實現共同繁榮。溫家寶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所作的演講中提出,“和平、安全、合作、繁榮,是中國的亞洲政策目標。一個充滿活力、繁榮富強,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展、永不稱霸的中國,將為亞洲的崛起和振興做出新的貢獻”。中國良好的態度,事實上并沒有得到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承認。一些國家認為,中國在確保大陸經濟繁榮與穩定的同時,無暇顧及南海問題。因此,一邊是中國奉行“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一邊是周邊國家甚至其他地區的國家通過種種手段,爭先恐后涉足南海。群雄沓至,爭執四起。南海局勢,撲朔迷離。。

熱心網友

如果和平統一臺灣,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