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地吐痰雖說是惡習,特別是冬天,但是有痰才會想吐,如何解決痰多的問題,痰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調理?尋求有識之士給出好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禁止吐痰的就別湊熱鬧了。
熱心網友
中國人是非常自私的民族.不要憤怒!許多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盤散沙的國家,各自為陣的家族,小小的日本可以欺負泱泱大國.....這些都是自私的體現.吐痰---自己舒服方便,何管其他什么.要管也是在自家,自己的....不能吐.要想杜絕隨地吐痰就要消滅自私.
熱心網友
罰錢!中國人很在乎小錢的!
熱心網友
從娃娃抓起,家庭社會共努力;違者重罰!
熱心網友
多吃滋潤降火的東西,這樣就會減少吐痰了,萬一要吐痰,將痰吐到隨身準備好面巾紙里丟進垃圾桶。
熱心網友
喉嚨癢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的一口“小不忍”,是對多少人的“大不敬”。 “禁止隨地吐痰”——即便在平常,這也是一條理所當然的公民操守 “不隨地吐痰”,早已不僅是一個常識問題,而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這是我看到的一篇有關這個題目的文章:我曾不恭敬地猜測,當初發明“呸”字的人,定是個隨地吐痰的鼻祖。 街坊一個小朋友,假期跟著父母到新、馬、泰旅游,七八天國外生活,小嗓子憋得夠嗆。回國后,他一邊熟練地清理嗓子,一邊對我大發感慨:“還是咱們國家好呀,吐痰沒人管。”那份天真表情,叫人哭笑不得。 數年前,我乘一輛長途汽車在南方漫游,鄰座是一名西方青年。窗外風景雖美,但車內很臟,周圍乘客都不停地朝地板上吐痰。起初,他皺著眉毛,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坐了兩天車后,洋青年居然入境隨俗,跟我的同胞們一樣大吐特吐。這人的舉止,倒使我目瞪口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曾經廣泛流傳過一口痰吐死一家合資企業的軼聞。傳說正當簽約之際,企業老總不經意地一口濃痰,使得洋老板大為懷疑合作伙伴的素質。可想而知,合資事宜不幸夭折。 上面那個糟糕故事,說明宏大事業往往輸在一個細節上。當前,中國獲得廣泛的國際尊重,但據一些旅行者講,在有的國家,公共場合寫有針對中國人的漢語提示,比如特別強調中國公民要愛護衛生間清潔之類。于是,一些人的愛國心被激怒。可冷靜下來反省,我們身上的什么東西丟失了?比如久違的公德意識。 一項調查謹慎地表明,中國有3億人吐痰。法不責眾,于是不少人試圖為吐痰陋習翻找理由。比如,他們說吐痰是缺乏教養者所為。不對,沒教養和有教養的人都吐。只不過兩者的區別為:前者吐起來痛快淋漓,不躲不藏。而念過書的要尋找墻角樹根,斯文體面地一吐為快。大街之上,不光騎車族、行人隨地散德性,也常見大奔、寶馬的電動窗搖下,“呸”地飛出一口不明物。在漂亮的公園和馬路便道上,痰跡和鳥糞最多。鳥兒不懂事兒、沒文化,可人呢?起碼認識倆字吧?那塊“禁止隨地吐痰”的警示牌,在中國街道上起碼懸掛了多半個世紀。 另有一種借口,環境太臟,污染嚴重。一位老者對外國記者認真解釋:“吞下自己的唾液是不健康的——這就是吐痰的原因。”不對,經過治理,生活環境正一天天變得美麗,而專向花叢吐痰的人卻依然不減。據一些藥販子鼓噪,我們是個缺鈣大國。醫生介紹,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鈣,經常吐口水,會造成鈣的流失。前不久,報載,武漢的一位中年女士猛咳一聲,竟然造成9處骨折。經大夫診斷,是她長期吐口水的壞習慣害了自己。 嘿,還有一種站不住腳的謬論:像肝炎一樣,東方人屬于多痰體質,嗓子眼兒容易癢癢。問過醫生,人家答:純粹扯淡!如果是病,許多人發“病”時神智清醒:比如,在家中的純毛地毯上不、在私人汽車里不、在體面的社交場合不、在心儀已久的女友面前不,在……不。可以斷言:所有吐痰現象均發生于公共或無所畏懼的場合! 手頭擁有“名老中醫”開的藥方一副,在此奉獻出來,僅供公眾參考:須用素質八兩,自制力五錢,友愛全部,罰款10倍,再加文明之火慢煮,然后日進三服,方可令頑疾痊愈。 要想讓我們的心靈和街道都干凈起來,只有像戒毒一樣戒痰,像戒煙一樣戒痰。我貿然提議,應該設立一個“無痰日”,意在警醒國人,牢牢管住嘴巴。。
熱心網友
痰多也許是因為現在的空氣質量不好。要調理首先得調理空氣質量然后調理國人講究衛生的好習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應該在城市里增設吐痰的設施像垃圾桶什么的,我看可以基本解決問題。有痰總得讓人吐,可大多數時候真的不知吐到哪里,尤其是男人不能老是隨身帶著手絹手紙什么的吧。設施有了再隨地吐痰那就只好制定法令對這種不文明的行為進行懲罰了。
熱心網友
嚴罰款,學習新加坡成熟經驗。
熱心網友
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