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個人被空投到千里外的叢林里,肘或膝關節被摔脫臼,應怎么復位?
熱心網友
首先得有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毅力還得保持清醒。然后如下處理: 肘關節脫位占全身四大關節脫位總數的一半。有外傷史,以跌到手掌撐地最多見。患處腫、痛、不能活動,患者以健手托住患側前臂,肘關節處于半伸直位,被動運動時伸不直肘部。肘后空虛感,可摸到凹陷處。肘部三點關系完全破壞,失去正常關系。 治療措施方法: 1。新鮮肘關節后脫位 手法復位,多用牽引復位法。在臂叢麻醉下(野外自救當然沒麻醉了,所以要有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毅力),施者一手握住(野外用繩索或扎帶綁住手腕,最好用結實的樹杈樹杈夾住)傷肢前臂、旋后,使肱二肌松弛后進行牽引,助手作反牽引,先糾正側方移位,再在繼續牽引下屈曲肘關節,同時將肱骨稍向后推,復位時可感到響聲,如已復位,關節活動和骨性標志即恢復正常,如果一人操作,可用膝肘復位法或椅背復位法。 注意事項:復位前應檢查有無尺神經損傷,復位時應先糾正側方移位,有時要先將肘稍過伸牽引,以便使嵌在肱骨鷹嘴窩內的尺骨喙突脫出,再屈肘牽引復位,若合并肱骨內上髁骨折,肘關節復位后,肱骨內上髁多可隨之復位;但有時骨折片嵌入肱尺關節間隙,可高度外展前臂,利用屈肌的牽拉作用將骨折片拉出。 復位后的處理:復位后,用自制夾板將肘固定于屈曲90度位,3~4周后才能去除固定,逐漸練習關節自動活動,要防止被動牽拉,以免引起骨化肌炎。 肘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內上髁骨折或橈骨小頭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只可入院行手術復位;成人可作橈骨小頭切除。 2。肘關節前脫位 手法復位時,應將肘關節呈高度屈曲位進行,一助手牽拉上臂,術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后,即可復位。復位后固定于半伸肘位4周,有時尺骨鷹嘴不能手法整復,需手術復位固定。 肘關節后脫位最為常見,大多發生于青壯年,由傳達暴力和杠桿作用所造成。跌倒時用手撐地,關節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尺、橈骨長軸向上傳導,使尺、橈骨上端向近側沖擊,并向上后方移位。當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后伸時,尺骨鷹嘴沖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產生一種有力的杠桿作用,使止于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繼續前移,尺骨鷹嘴向后移,形成肘關節后脫位。由于暴力方向不同,尺骨鷹嘴除向后移位外,有時還可向內側或外側移位,有些病例可合并喙突骨折。肱前肌被剝離,以致形成血腫,肘關節脫位可合并肱骨內上髁骨折,有時骨折片嵌在關節內阻礙復位,可有尺神經損傷。 如何判定: 1。脫位的特殊表現 肘部明顯畸形,肘窩部飽滿,前臂外觀變短,尺骨鷹嘴后突,肘后部空虛和凹陷。關節彈性固定于120~140度,只有微小的被動活動度。肘后骨性標志關系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肘伸直位時,尺骨鷹嘴和肱骨內、外上髁三點呈一直線;屈肘時則呈一等腰三角形。脫位時上述關系被破壞,肱骨髁上骨折時三角關系保持正常,此征是鑒別二者的要點。 2。肘關節脫位的合并癥 后脫位有時合并尺神經傷及其它神經傷、尺骨喙突骨折,前脫位時多伴有尺骨鷹嘴骨折等。 3。入院X線檢查 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脫位類型、合并骨折情況,并與髁上骨折相區別。 膝關節為屈戌關節,周圍有堅強的韌帶和肌肉附著,關節比較穩定。發病較少,多為青壯年,男性居多。 多為強大的暴力,經各個方向來的均可,作用于脛骨上端或股骨下端,同時使小腿旋轉,因此脫位由于暴力方向不同,可有前脫位及后脫位或側方脫位,而以前脫位較多。脫位后使側副韌帶、交叉韌帶和髕韌帶均可損傷,并可能合并骨折、神經血管的損傷,使下肢麻痹感覺運動喪失,肢體缺血造成壞死。野外因條件所限,只看進行簡單復位,但附帶損傷如不能及時發現處理,極度危險。 處理方法如下: 1。單純脫位很易復位,牽引即可,復位后膝在屈曲10~15°功能位固定4~6周,去除石膏,進行功能鍛煉,有時在復位后3~5天行關節腔積血抽吸,在固定期間練習股四頭肌收縮以防止肌萎縮,1月后帶石膏行走加強功能鍛煉。若足背和脛后動脈搏動消失應在關節復位行血管探查,若有栓塞去除,血管撕脫進行吻合,若不能對接,可取大隱靜脈移植。 2。韌帶斷裂、關節不穩者可在傷后3月進行修補,取半腱肌肌腱,闊筋膜等自體材料。 3。傷后關節酸痛活動受限,年青人、體力勞動者可采用膝關節固定術。 4。對年老者可作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安全第一啊~還是別當什么孤膽英雄了!詳細方法有圖: 。
熱心網友
關節復位是一個技術.如果他一個人的話,他自己是做不到給自己關節復位的.
熱心網友
喝紅.
熱心網友
去醫院
熱心網友
假設一個人被空投到千里外的叢林里???有這種空投的任務???指揮官肯定是傻子!!!叢林空投部隊本來就不容易聚集,這樣的部隊,而且容易被敵人用轟炸機干掉,零扇的部隊是沒有戰斗。如果特種作戰。。。另當別論。假設成功的話,那個人這就痛苦了。。。。還要看,看什么部位了如果他盆骨錯位,,那就會大出血直接死掉。。。。肘或膝關節被摔脫臼,復位是需要外力的,一個人更本做不了。看電視那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