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已滿月,一直以來她的大便就很稀有點象蛋花,而且好象每次都拉不干凈,所以覺得她的大便次數很多.有時放屁也會帶出一星半點的大便,并且有時屁很多.大便的樣子是黃的,我是母乳喂養,請問各位專家和網友這樣正常嗎?如果不正常要怎樣治療?

熱心網友

得了秋季腹瀉的孩子會出現那些癥狀  去年9月末,有一個9個月的小病人。帶他來的爸爸媽媽說,5天前孩子開始流鼻涕,體溫增高,達38℃左右,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三天后,體溫基本恢復正常,但是出現咳嗽和拉肚子。兩天來,腹瀉急劇加重,每天排便十余次,每次大便如蛋花湯,已不能從尿布上區分出大、小便。近幾天,孩子食欲差,經常哭鬧,小臉也瘦了一圈。小屁股的皮膚也被大便漚破,露出帶血絲的鮮肉。留取大便進行檢查發現,大便中有很少量的白細胞,卻可見大量的脂肪球。病毒學檢查證實為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對腸道侵犯最為嚴重,可引起輪狀病毒腸炎。此病毒不僅引起腸道吸收功能障礙,破壞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分解,而這些不能分解吸收的營養物質還會從腸壁吸收水分,從而形成稀水樣便。本病病程一般7-10天。常表現為發熱,水樣大便,輕度嘔吐;一半病人可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癥狀。  如果孩子得了腹瀉,你怎么辦?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本身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那為何還要積極治療呢?家庭治療秋季腹瀉的關鍵是預防和糾正脫水。(脫水是指體內液體,特別是細胞外液的大量丟失體外,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影響體內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的一種現象。)所以,腹瀉病的治療原則包括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及合理用藥。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得了腹瀉,家人在處理急性腹瀉時應遵循三點:   1、 口服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服用量為頭4小時服完20-40ml/kg的特定液體,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這種特定液體是指(1)米湯加鹽溶液,配制方法為米湯500毫升+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鐵蓋)。(2)糖鹽水,配制方法為清潔水500毫升加白糖10克加細鹽1。75克,煮沸后服用。(3)口服補液鹽(ORS)。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對于新生兒腹瀉,家長要慎用口服補充液體療法。在家庭治療過程中,若孩子出現腹瀉次數與量增加、不能正常進食、頻繁嘔吐、明顯口渴、超過38℃的發熱中的任意一項,即應到醫院看醫生。醫生可根據小兒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靜脈輸液,糾正脫水。  2、 繼續飲食。腹瀉的孩子體內營養物質丟失較多,所以應給他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防止生長發育障礙。吃母乳的嬰兒應該繼續母乳喂養,若為人工喂養,可繼續給予平時習慣的飲食,如米粥等。生活中,不少家庭一遇孩子患腹瀉,馬上給予禁食。實際上,禁食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素的攝入,削弱患兒的抗病能力,易致腹瀉遷延或發生營養不良。“饑餓療法”并不是處處適用的。   3、 合理用藥,禁止濫用抗生素。很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應用抗生素要有針對性,濫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且能嚴重危害患兒健康。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應外,不適當的應用抗生素會殺死體內有益的共生菌群,破壞微生態平穩,毀壞微生態對機體的屏障與保護作用;削弱了患兒的抗病能力,促使腹瀉遷延不愈,或繼發二重感染。由于秋季腹瀉多由于病毒引起,不需要應用抗生素,只要做好脫水的預防和液體的補充,患兒可在幾天內自愈。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如痢疾等,才可考慮加用抗生素。  為了盡快明確腸道感染的病因,醫生需要對孩子的大便進行常規的檢查,所以,當孩子出現腹瀉,需要看醫生時,家長應用干凈的玻璃小瓶留取少許新鮮大便,帶到醫院,以協助早期診斷性檢查。  對于腹瀉造成的小兒臀部皮膚破潰,應選外用藥膏或霜劑涂于患處,如鞣酸軟膏、氧化鋅霜等。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洗凈臀部,涂抹適量藥物。   如何預防秋季腹瀉呢?  治療腹瀉、預防及糾正脫水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遠離秋季腹瀉。  是什么因素容易讓孩子患上秋季腹瀉呢?  (1)孩子在2歲以內;  (2)看護人不注意衛生,清潔意識差;  (3)小兒飯前便后不注意洗手消毒;  (4)既往曾患腹瀉;  (5)飲用不潔水;  (6)幼童接觸傳染等。  那么,知道了這些危險因素,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么,以預防這種疾病呢?  (1)2歲以內的嬰幼兒要特別注意衛生條件,提倡母乳喂養、科學護理,做好奶瓶與餐具消毒;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看護人和小兒飯前便后要用香皂徹底洗凈雙手;  (3)保證飲用潔凈水;  (4)不吃變質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凈;  (5)避免孩子間的接觸傳染等。。

熱心網友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