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松下的水壩式經營法 松下幸之助,1894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縣,1989年去世。10歲那年他沒有上完小學四年級就退學當學徒。1918年,23歲的松下在大販建立了"松下電氣器具制作所",并在其苦心經下成為當今世界聞名的松下電器集團。1925年松下幸之助首次成為日本最高收入者,從那時起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他的個人資產達到3500億日圓。盡管松下幸之助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但他的性格,為人依然是典型振奮坂商樣子:腿短、身長,見到陌生人先低頭哈腰,說起話來小聲小氣,生怕嚇著對方。松下在經營公司的同時,也關心政治、文化和國際問題,經常在各地舉行演講,并有許多著作。日本人民非常尊敬和崇拜他,稱之為"經營之神","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者",他的思想被稱為松下哲學。松下認維持企業的穩定成長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了使企業確實能夠穩定地發展,水壩式經營是很重要觀念。水壩的目的是欄阻和儲存河川的水,隨著季節或氣候的變化,經常保持必要的用水量。企業也需要有這種調節和運用的機制,才能穩定發展。如果公司的各部門都能象水壩一樣,一旦外界情況發生變化,也不會受很大影響,而能夠維持穩定的發展,這就是"水壩式經營"的觀念。在企業中,無論設備、資金、人員、庫存、技術、企劃或功能。換句話說,在經營各方面都要保留寬裕的運用彈性。例如資金,假設經營一個需要10億元資金的事業,如果只準備10億元,萬一發生事情,10億元不夠時,問題就不能得到解決。因此需要10億元或12億元的資金,這就是資金水壩。關于資金問題,松下還發表過他的特殊看法。日本在一須時期內流行過銀行要求公司把從銀行貸款中的一部分再存入銀行的做法,許多企業指責銀行的做法太過分了。松下卻說:"50多年來,我一直是這樣做的,我從銀行借錢的時候,只需借1萬元就夠了,可是我多借些,借了2萬元,然后把剩余的1萬元錢又原封不動地作為定期存款存入銀行。看起來是賠錢的,但是我卻那么認為。我是把它當成保險金。有了這筆保險金,在需要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提出來使用,而且銀行總是十分信任我"。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資金水壩的建立方法。例如生產設備,如果只有生產設備的使用率達到100%才會贏利,那對企業來講是非常危險的。換句話說,平時即使只運用80%或90%的生產設備,企業也應該有獲利的能力。那么一旦市場需求量突然增加到,因為設備有余,才可以立即提高生產量,達到市場的要求。這就是設備水壩發揮了作用。另外,經常保持適當的庫存,以應付需要的激增,不斷開發新產品,永遠要為下一次的新產品作準備,這些都應在制訂企業的發展計劃中有所考慮。如果公司能隨時運用這種水壩式的經營法,即使外界有變化,也一定能夠迅速而妥當地應付這種變化,維持穩定的經營與成長。這就好象水壩在干旱時能通過瀉洪來解決水源短缺的問題一樣。但是,還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設備水壩"或"庫存水壩"并不是設備閑置或庫存過剩。如果一個企業預估[它的銷售量,并根據定預測來購 置設備和決定生產量,卻因為賣不出去而有庫存,設備也沒有完全利用,這和水壩式經營沒有關系。這只不過是估計錯誤所造成的,而這種剩余是不應該發生的。松下特別強調水壩式經營是基于正確的估計,事先保留10%或20%的準備。松下同時認為,除了有形的經營水壩,還有更加重要的"心理水壩",也就是企業經營者要具有水壩經營觀念。如果能以水壩意識去經營,就會根據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而擬訂不同的水壩式經營方法。為了經營上有所發展,在一切方法都就做到留有余地,而那種只顧眼前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水壩式經營不是靠眼前的利益則獲益的,如果僅僅筑起資金、設備水壩并無法在短期內產生利潤。但是采取水壩式經營從長遠角度來看則比較可靠,很少出現失敗的結局。所以企業如 果希望長期穩定地發展,就必須筑建經營中的水壩。在我國有許多的民營企業取得一時性成功之后,往往沒有多長時間就走向衰退,使得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左右,形成了各領風騷三五載,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復雜,但是不能克服過度擴張的風險是一個共同的原因。而松下就是通過水壩式經營方法克服這種風險的。這種被他自己稱為經營秘訣之一的"經營要留有余地"的思想,或者叫做水壩式經營哲學,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永續經營提供了重要的保證,是值得我們的民營企業經營者借鑒和學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