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這一時期,正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各國壟斷組織和壟斷財團紛紛出現,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各國對內忙于調整內部的關系。二、歐美列強此時在爭奪殖民地的問題上,各不相讓。英、美、德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競爭。美國歷來把拉美看作自己的后院,不允許別國染指,英、德此時對拉美主要進行經濟滲透和控制。在歐洲,歐洲資本主義列強形成了三對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其中,德國與英國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他們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而矛盾的焦點是爭奪巴爾干地區。各國加緊進行軍備競賽,相互之間因利益關系又結盟,先后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世界大戰的危險迫在眉睫。三、中國方面中國由于在19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開展了洋務運動,并于80年代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軍。尤其是北洋海軍,在當時看,無論艦隊規模、大炮口徑都是世界上較好的。歐美列強此時還不知中國虛實,一時還不敢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他們需要小日本進行試探。因此,當日本磨刀,準備向中國發動侵略時,他們在幕后支持日本。

熱心網友

甲午戰爭后其實倭國是想全面吞并中國的,西方列強怕倭國侵犯他們在華利益。所以聯合起來向倭國施加壓力逼迫倭國與清國簽訂停戰條約,據說當時明治天皇非常憤怒,以一種屈辱的心情同意停戰。這種心情后來被用于形容二戰時天皇被迫同意投降的心情。

熱心網友

在坐山觀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