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人急等骨髓救命 捐獻者臨時變卦 -------------------------------------------------------------------------------- 2005年12月15日05:39 中國青年報   一名白血病患者好不容易找到與其初配成功的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但是,在患者經濟極度困難,而且付出了8000多元的高分辨配型檢測費并配型成功的情況下,志愿者卻突然拒絕捐獻救命的造血干細胞。如今,面臨重生希望的破滅,白血病患者傷心欲絕,企圖放棄治療。憤怒的患者家屬則準備把志愿者告上法庭。  這樣的故事,近日發生在河南省一位患者和山西省一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身上 。  在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病房,來自河南平頂山的35歲的李紅磊和他的妻子郝素敏,面對記者淚水橫流。  據郝素敏介紹,李紅磊在今年5月20日被查出患上了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6月12日住進河南省腫瘤醫院,目前已經接受了6個療程的化療,花費16萬余元。李紅磊的主治大夫朱博士說,由于是急性,不能簡單地靠藥物維持,而化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盡快找到與其匹配的造血干細胞,是治療的最佳途徑。  不久前,中華造血干細胞庫給李紅磊帶來了希望:在全國,有兩位志愿者經初次配型符合捐獻條件,一位是40多歲的女性,另一位是20歲的山西男子。由于性別差異,那位女性志愿者的造血干細胞出現排異的幾率較大,所以,這位男性志愿者更符合捐獻條件。  李妻郝素敏得知后興奮不已,按要求立即籌集了8000元錢寄到了山西第一人民醫院,用于給捐獻者做高分辨血樣配型。9月中旬,醫生告訴郝素敏,那位山西的20歲男性志愿者高分辨率配型成功,完全符合捐獻條件。  由于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大約在萬分之一,幾乎等于買彩票中大獎。而對于不少白血病患者來說,能找到捐獻者的造血干細胞,就等于找回了新的生命。所以,李紅磊和家人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隨后,郝素敏按中華造血干細胞庫的通知,在經濟十分緊張的狀況下,又籌集兩萬元寄到山西,用于志愿者體檢、采集和運送造血干細胞。醫生朱博士也著手為李紅磊制訂了新的移植計劃書。  但是,正當李紅磊和妻子郝素敏滿懷希望等待救命的造血干細胞到來的時候,12月1日,他們突然接到中華造血干細胞庫發來的傳真,告訴他們山西志愿者正式拒絕了捐獻。  “這無疑是個晴天霹靂!這個志愿者把我丈夫送到了生的邊緣,然后又無情地將他再次推向死亡!”郝素敏嚎啕大哭,“我們倆都沒有正式工作,為了治病,親戚朋友到處幫我們籌錢,能借的都借了,已經山窮水盡了。知道那位志愿者愿意給我們捐,我們感激得不知道說啥好,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咬著牙好不容易又籌集了2.8萬元,等著救命血。他卻又反悔了!我丈夫知道這消息后很絕望,都已經想放棄治療了。”  “捐造血干細胞救人是很高尚的事情,我們都想在手術做完后,當面去向這個捐獻者磕頭感謝。可是他怎么可以對一個絕癥病人開這種玩笑,把我們的救命錢這樣浪費掉?我真的希望這個志愿者能回心轉意,救救我丈夫。否則,我就只好把他告上法庭。”郝素敏說。  得知拒捐的消息,朱醫生也非常氣憤。他說,白血病患者就是在與時間賽跑,從檢索到造血干細胞再到捐獻,順利的話要兩到3個月,如果最后志愿者反悔,會延誤患者的寶貴治療時間,同時也給患者增加了大筆的花費。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為李紅磊做自體造血干細胞的移植,但成功率很低。  由于中華造血干細胞庫對志愿者的身份保密,記者無法聯系到這位山西志愿者,至于他突然拒絕捐獻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記者采訪的當天,郝素敏和中華造血干細胞庫取得聯系,將準備起訴志愿者的消息告訴了工作人員,希望山西捐獻者資料庫再次與捐獻者聯系,盡量說服他回心轉意。